close

文/周政緯 

      近日燒燙燙的《總舖師》於上周末(9/6~9/8)台灣電影票房順利賣破2億台幣,由人稱電影鬼才的陳玉勳導演,加上在影片中動作十分誇大且在圈內多次獲頒最佳女配角獎肯定的林美秀擔任女配角(2012年因《我可能不會愛你》獲得第47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女配角)和楊祐寧和夏于喬合力演出的近年本土代表喜劇作品,刻劃出具有濃厚「台灣味」的「辦桌」文化。

總鋪師  

 

       在這邊不得不提陳玉勳於1995年所執導的電影處女作《熱帶魚》,全片不只喜感十足,綁匪都顯得討喜可親,但在嬉笑歡樂聲中,不著痕跡地痛批許多不合理的台灣社會現象,而初試啼聲之作即獲瑞士盧卡諾影展藍豹獎、法國蒙貝利耶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貓獎,及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在同年更獲得中國時報二十一世紀青年百傑獎的肯定。

       「國片」這個詞,在近年來似乎又炫起一股新的勢力和討論, 2008年由導演魏德聖所拍攝的電影《海角七號》,開始一波「新時代台灣本土電影」,這部當時憑藉網路的好評推薦、口耳相傳和用簡單易懂的口吻敘述許多人心中對社會總總現實的怨嘆和無奈,如劇中有句話讓人印象深刻:

「山啊BOT、土地BOT,現在連海阿要BOT」這是洪國榮在跟飯店業者抱怨時講的,說什麼都BOT出去了,利益都被財團瓜分,只剩下些撿垃圾和破壞環境後的苦差事留下來給地方。而《海角七號》最後票房統計為5.3億元。在當時台灣電影史票房記錄中,僅次於賺人熱淚的冠軍《鐵達尼號》(此紀錄當然在往後的許多熱門電影如阿凡達打破);但若以國片/華語片票房為排名,《海角七號》為第一名(此項票房排名是截至於08年當年度國片票房排行,之後《賽德克巴萊》上下集票房共8.8億也打破了《海角七號》所創下的)。當然,暢銷的電影,引爆的話題不只是電影本身,更包括主題曲「國境之南」所描述的台灣南端及電影許多拍片場點至今仍是許多觀光客會到此一遊的熱門景點。

1217740621  

 

        在那之後,國片又陸續推出《雞排英雄》、《賽德克巴萊》、《牽阮的手》、《女朋友.男朋友》等幾部均為當年度膾炙人口的佳作。裡面除了與台灣有密不可分的元素,更是透過電影手法來讓更多人去了解我們所身處的環境和歷史文化,在這些年的發展是如何峰迴路轉。以《賽德克巴萊》跟《牽阮的手》為例,兩部的相通點大概為敘述台灣的歷史,《賽德克巴萊》敘述的不只是原住民賽德克族的歷史進程,更敘述著馬關條約後日本佔領台灣的血淚歷史(或許歷史真相跟電影內文有些出入),加上一層讓觀影者重新思考和認識台灣的原住民,他們不該只是現代政府官員在些許重要節日“派”原住民唱歌跳舞的團體,她們有身上流著濃厚的「台灣味」,更是台灣歷史重要的部分和源頭之一;《牽阮的手》則是透過以台灣光復後60年為電影歷史背景,人權醫師田朝明與田孟淑女士的愛情故事為紀錄片(電影)主軸,勾畫出台灣近50年來、逐漸被大家(更該說是身為七八年級生的我)所遺忘的民主運動奮鬥史,帶領觀眾不只重回歷史懷抱,更是帶著淚水感受那個年代的悲情和憤怒及那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賽德克巴萊  牽阮的手  

 

      當然,作者這邊想談的不只是這些年來台灣"中生代"導演用其累積一生的生活經驗,拍攝出更貼近於民眾的電影內容。而是,當國片發展至今,在好萊烏大筆資金拍攝及砸下重金的宣傳環境下,國片該怎麼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曾擔任「台北電影節」主席的張艾嘉曾對台灣電影發展語重心長指出目前困境:「台灣電影不能光高喊『新導演、年輕人』,不能永遠在拚一個情感說『台灣電影最棒了』,別人不能講一句不好,這不是一個健康的走向。」

 

       回顧台灣國片發展,台灣的國片從六O年代已拍攝農村為主要主題,再至七O年代以武俠和瓊瑤為故事大綱的內容,至後來慢慢的轉換到注重生活情感,以客觀的拍攝手法對照現實社會,但不作任何價值批判,如侯孝賢導演主導的「兒子的大玩偶」,亦或是楊德昌導演主導的「光陰的故事」均為家喻戶曉的經典劇作。

 

 

       然而,國片的發展也不是一路順遂,九O年代拍攝手法焦點注重於個人內心世界的探索和慾望的探索,導致電影讓觀眾感到枯燥乏味,甚至被冠上「只為了國外獎項而拍」,也讓國片當時的發展蒙上一層陰影。但無論如何,08年後國片的發展似乎找到一條貼近觀眾,願跟觀眾對話的道路。無論是寫實的刻劃出社會底層民眾的真實生活,還是用平白口語的台詞說出對現實社會的無奈,都受到年輕一代的人將國片風潮的一個象徵。而這條國片的發展道路該如何繼續保持和發展,或許是整體政府要思考如何從旁協助,畢竟,拍攝出一部膾炙人口且擁有道地台灣味的電影是多麼不容易且艱難的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項脊軒 的頭像
    項脊軒

    項脊軒 鳳龍文本創發臺

    項脊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