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周雅瑩

    曾經在台灣繁榮一時的許多城市開始處於僵化、老化的危機。猶如一具逐漸老邁且破敗的軀殼,許多地方出現了組織壞死的現象,醜陋且缺乏活力與生機。人們雖然抱怨,但也無奈在敗壞的病體裡繼續繁衍生長。許多決策者想盡辦法的對這些城市進行開刀,但就像虛擲龐大的工程預算,竟然看不出任何的效果,只好讓這些漸漸腐敗的城市繼續沉淪下去。

    然而,在面對城市僵化、腐化危機的同時,政府也提出了「都市更新」的政策。但由於都市更新漸漸的被大眾所認為只是舊房子換新房子罷了,況且都市的更新帶來都市貧民區的遷移、地價提高帶來物業稅的增加、以及都市因為新建築活動帶來就業與經濟活動增加所衍生出來的經濟與政治效益。所以隨著都市更新的隱憂逐漸增加,有許多政府也漸漸的傾向「都市再生」。

  「都市再生」這個名詞早在20世紀的歐洲早已出現,以英國為例,他們採取與私部門的開發者合作、獎勵投資的策略,以解決在許多城鎮中出現的嚴重經濟停滯的問題。都市再生政策常常運用財稅工具、都市計畫及土地使用鬆綁,鼓勵商業及居民回到舊城區。許多大型閒置的工業設施與用地,常是都市再生的空間的籌碼。

   以20世紀初葉的大稻埕為例,當時的大稻埕是台灣的第一大城,不僅擁有台灣最繁華的港口,也是文化的重鎮。日治時期日本皇太子來台、蔣渭水請願、「新文化運動」以及通俗文化的啟蒙、台灣民報、台灣文化協會舉行成立的地點等歷史都是大稻埕的事蹟。但是隨著台北捷運的暢通,導致沒有捷運出口站的大稻埕漸漸的不再像從前一樣的繁榮,只有在過年時才會有大批人前往迪化街購買年貨。

大稻埕old  

(上圖)民國二十年代 大稻埕城隍祭典 (資料來源:文哥召集令 民主選讚營)

  2010年台北市都市更新處開始推動都市再生前進基地重新整頓老屋並鼓勵民間單位進駐,將文化創意融入老舊街廓中。以艋舺、萬華、西門町等地方的古厝都因為都市的再生有了不一樣的風采。17日台灣藝術大學也與義美集團於大稻埕舊蹟─發記茶行開幕一場關於「城市再生」的展覽。他們以「城市影像實驗室」來想像並穿越歷史和未來,再以「想像的容器,URS27W再生」來推動曾經為台灣第一大城─大稻埕的再生。

   現在就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也是這次「想像的容器」的總策劃林詮來先生說:「以前在大稻埕這一帶有著豐富的人文地氣、風景,辦這場展覽主要是要告訴年輕一帶的朋友們要走進來看看這裡的歷史、人文。希望能夠藉由前身為茶行的URS27W讓人一窺大稻埕曾經的繁華榮景」。

  曾以「雞排英雄」締造破億票房的導演葉天倫,在歲末以1920年代的大稻埕為背景,推出電影《大稻埕》。他說:『這是一個台灣人不能不拍的故事!你所撫觸的每一塊磚,都很可能見證過一段風雲際會的歷史』。

1550146cjlnremef8joz7e  

(上圖)電影《大稻埕》(資料來源:精研視務所)

        在現今的世代裡,面對舊城市的經濟停滯、人口老化等危機,應是所有人的責任。正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過往繁榮的城市街景,我們都有責任去思考如何把過去的繁榮再傳承再繁榮下去。然而文化是人創造出來的,所以只要是『文化』的,就應該是『有創意』的;而只要是有『創意』的,就應該是可能『有產值』的。這不單單是政府的責任,更是舊城市的居民,以及同樣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所有人的責任。

 

arrow
arrow

    項脊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