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文化意想 (9)
- May 10 Sat 2014 15:01
教育部的美感計畫是錯誤命題
- Feb 22 Sat 2014 10:40
工作與休息
文/ 陳承揚
在現代資本主義的社會之下,建構了市場經濟,人們以勞務換取金錢,以金錢換取商品,換得在生活中的立足之地。除了在金字塔頂端的少數人之外,一般的芸芸百姓大多是以這樣的方式在各行各業堅守自己的崗位,過者每天上下班,每月小休幾天,期待著連假出現的日子,希望在數天的連假之中可以釋放平日上班的疲勞、可以實踐平常無法達成的玩樂計畫等等。然而這樣的工作與休息周期,真的是好的規律嗎?
- Feb 17 Mon 2014 21:33
藝文館所的再看見─《林語堂故居》
文/周雅瑩
文創產業是近幾年來傳統手工業、古蹟以及藝文館所重要的發展方向。然而,「品味生活」更是現今傳統走向文創最重要的元素。〈林語堂故居〉的蔡佳芳主任說:「現在有很多人的生活是不知四季、不知所味充斥著『無感』,但是林語堂先生就是一個懂得『樂活』的人。」林語堂曾說:「我認為文化就是悠閒的產物,因此文化的藝術就是悠閒的藝術。從中國人的觀點看來,一個能夠運用智慧來享受悠閒的人,也就是最有文化的人。」
- Jan 27 Mon 2014 21:44
打破傳統!〈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團融合社會參與及文創
- Jan 10 Fri 2014 10:05
台灣黑熊與圓仔—我思我想
文/ 陳承揚
延燒半年的圓仔熱潮,在圓仔於今年1/6號開始和大家見面後,有一篇「也請看牠一眼!台灣黑熊剩200隻」的報導隨即出現,並受到一定程度的討論。台灣黑熊與貓熊同樣都是保育類動物,而台灣黑熊數量更稀少之外,更是台灣特有種,而兩種動物受到的關注卻天差地遠,加上媒體對圓仔疲勞轟炸的報導,或許是讓這篇新聞受到迴響的原因。
- Dec 22 Sun 2013 22:13
傳統文化、節慶的改變
文/周雅瑩
隨著時代的改變,台灣有許多的傳統文化逐漸的式微,但在台灣這個多元的社會體系中,也隨著西洋文化逐漸的深入本土文化,節慶變得更多采多姿。而無論是傳統文化還是西洋文化,在現今的社會,因為網路的發達,以及不斷地改良與創新,導致節慶過於商業化、數位化,導致有許多節慶變得越來越淡化,甚至是傳統節慶的意義也逐漸的消失。
- Dec 16 Mon 2013 01:05
<特稿>多變的世界,不變的感動---「隔壁親家」
文/周政緯
「隔壁親家」一個描述台灣農村的故事,描述著那個簡單又快樂的年代,或許如澎恰恰在劇中不斷的自問:「這一切難道都已無法回到那個年代」一部用著簡單和輕快的節奏,加上情緒不斷堆疊而成的一部道地台灣音樂劇,讓許多人重溫了過往台灣農村那個簡單卻又幸福的年代,尤其對四五年級生看了更是心有戚戚焉(在劇場中看到身旁不停的在拭淚)。
- Nov 15 Fri 2013 11:28
關於援助菲律賓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