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周雅瑩

    「全球暖化」一直是20、21世紀在人類生態危機中最受矚目的議題,隨著全球氣候逐步變暖的趨勢,北極地區受的影響更是明顯。在2012年9月,北極海冰面積甚至低於350萬平方公里,是有衛星記錄以來北極最小的夏季海冰面積。而諷刺的是,近幾年有許多商人藉全球暖化之「賜」,利用北極之融冰更進一步進行破冰劃破冰層,以利航運的經濟更進一步的拓展。

北極2 

〈上圖〉劃過北極冰層的船

《京都議定書》VS.商機

    大家都熟知《京都議定書》為199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補充條款,但因成效不佳、標準過低,在2012年的第1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本應於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被同意延長至2020年。從《京都議定書》的延長在反觀北極的破冰商機,大家總是嚷嚷著「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暖化導致生態嚴重失衡」,但是每當遇到「商機」就會忘了這會更加速冰層的融化。這就更顯現出國際會議就是一場空談而無行動、無標準的聚會。

北極破冰VS.生態變化、物種消失

    北極的破冰商機使得全球暖化就像如虎添翼一般加劇北極冰層的減少,導致物種的棲息地減少,又間接影響至物種的食物鏈。

    北極海冰面積和積雪範圍日漸縮減,北極地帶的北極熊、海象、白鯨、北極狐、北極狼等稀有物種因棲息地被破壞帶動的食物源減少而隨之瀕臨絕種。在今年年初居住在北極圈內的兩種北極海豹更是被列入美國《瀕危物種法案》保護名錄之一。

北極(1)  北極(2)  北極4  

北極破冰帶動的航運經濟

     在過去,北極整年都會被厚重的冰雪覆蓋,因而有許多透過航運從商的東半球國家要至西半球,就得繞好一大圈,例如日本的商人至歐洲,就必須往南,經過麻六甲海峽,過中東洪海,抵達地中海再通過直布羅陀英吉利海峽,才能抵達歐洲,這航運時間就長達了40天,況且中東情勢不穩,時常會有戰爭,再者路途遙遠,沿路中有極有可能遇上海盜,這些因素,不僅會添加了航運的時間,更可能在路途中被搶劫。

    開通了北極的新航道以後,途中不但不會有中東戰爭延長航運時間的憂慮,更不怕會遇上海盜行搶。再者,北海新航線的開拓,可以使運費降低,在旺季時更可達到將近100萬美元的商機。

北極3  

北極破冰帶動的資源爭奪戰

     北極海的破冰商機不只是新的海運路線,還有北極蘊藏有蜷世界為開發的天然氣、石油、稀有金屬和礦物等等的豐富天然資源。而美國、俄國、加拿大、丹麥、挪威,甚至是遠在南邊的印度和新加坡等國家皆在北極海各處聲稱擁有領土,各國屢屢為北極的控制權發生爭議,卻沒有任何國家可證明其大陸架延伸至北極,所以國際法仍規定北極不屬於任何國家。在全球暖化下的副產品,融冰的北極已經成為了各國虎視眈眈的對象,而也再次的掀起資源的爭奪戰。

 

    現今人們時常會責怪古人為何要濫殺動物,導至有許多生物絕種,害得現在的人必須透過化石才能去推測曾經同樣生長於地球的生物模樣。但是每每在「利益」之前,總會先以利益為重,才重生態。

    正所謂「物以稀為貴」,但似乎很少人會想:「物」為何會「稀」?不是已經濟為重不對,而是每每在大家浪費以及盡「利」之後,才會懂得珍惜。天下萬物皆有用盡的一天,拿過去的能源危機來說,若現今的人們不再懂得珍惜,即便北極有再多豐富的天然資源,也無法滿足人類的欲望。而與其破壞物種得來一時的利益,為何不想想如何保全現在所擁有的資源?

arrow
arrow

    項脊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